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English
玉溪市博物馆
精品欣赏 > 正文
越窑青瓷开牡丹
2022-06-28 17:34:22

■浙江永嘉 胡胜盼

唐代文豪刘禹锡诗云:“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暮春时节,牡丹吐艳,丽压群芳。“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这是对越窑青瓷的赞评。青瓷之中表现国色天香,自然别有韵味。上海博物馆馆藏五代越窑青釉刻花牡丹纹罐(见图),即是一件珍贵藏品。

五代越窑青釉刻花牡丹纹罐,高9.5、口径6.25、腹径12.4、足径7.1厘米,重420克。这件越窑青釉罐造型规整大方,胎质细腻,胎色灰白,釉汁莹润,微泛青绿。器物表面开光刻划牡丹纹,花瓣深刻,花瓣的纹路浅浅划画,在釉层的遮罩下既富于肥厚的质感,又不乏精致的细节之美。

牡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作为一种审美意象源远流长。唐代是诗的盛世也是牡丹的盛世,牡丹的色艳花硕与唐代的恢宏大气相得益彰。唐代诗人多有诗文盛赞牡丹。初唐李正封有诗云:“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王建的《赏牡丹》一诗对牡丹美的激赏则更为夸张。诗中这样写道:“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牡丹的香气竟然让苓菱都自惭形秽,自愧不如几欲枯死,艳丽的姿色让红杜鹃都无法与它媲美。年少成名的徐凝也对牡丹的美发出了由衷的赞叹:“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李山甫的《牡丹》云:“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诗人认为牡丹的红艳是从“火中出”的,奇异的香气是从“天上来”的。

越窑备受文人雅士推崇。顾况赞其:“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瓯。”孟郊有诗云:“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许浑称赞越窑“越瓶秋水澄”;郑谷干脆就说,“茶新换越瓯”,足见喜爱之情。

秘色瓷是越窑瓷突出品种,始于唐代,盛于五代,被作为贡品进贡。秘色瓷特点是青中泛灰绿,绒光,格调高雅。从专业角度解读,秘色瓷是一窑当中发色最佳、施釉的厚薄最恰当、放置的窑位及火路最佳等综合因素所产生的,是不可多得的,古人也不能完全掌控其中的奥秘,因此晚唐五代时被称为“秘色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是晚唐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一诗中对浙江越窑青瓷的描绘,称赞越器的青釉色彩,可与千峰翠色相媲美。这种千古绝唱的千峰翠色是秘色瓷的核心,“翠”色即青中偏绿,也即越州地域的湖泊色。

来源:收藏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