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English
玉溪市博物馆
精品欣赏 > 正文
啮草坡头卧夕阳——西夏鎏金铜牛
2022-09-27 14:51:28

QQ图片20220927144052

■陕西西安 马小江

我国古代是农耕社会,铁犁牛耕出现后,牛就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但对于古人而言,牛远比其他牲畜重要。在数千年农耕文化中,牛不仅为人们提供耕种劳力,还在占卜、祭祀、军事、治水、运输乃至民族精神的塑造上起过巨大的作用。

在古人心目中,牛不是普通牲畜,而是有着崇高象征意义和功能十分强大的“神牛”。因此,有不少赞美牛的诗歌自古流传。唐代李家明有诗曰:“羸羸老牯牛,默默数春秋。田里禾苗壮,一步一点头。”宋代孔平仲写道:“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明代高启赞美耕牛时说道:“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这样的诗歌不胜枚举。

秋分日,是秋季三个月(约九十天)的中分点。“秋分”中的“分”为“半”之意。秋分日在每年公历的9月23日后,太阳在这天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自古以来,人们有秋分之日“送秋牛”的习俗,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再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且能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临场发挥,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上尽管是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悦耳,民间称其为“说秋”,说秋人便被叫作“秋官”。

如图这件收藏于宁夏博物馆的西夏鎏金铜牛,1977年出土于宁夏银川西夏陵区M177。

该器物为青铜质地,长1.2、宽0.38、高0.45米,重188公斤。牛身横卧,两眼圆睁,头顶两角,角度优美,体态健壮,连中间脊背也隐约可见。牛身为模制浇铸成型,内空心,腹中尚残留铁砂内模。外表鎏金,出土时部分鎏金已经脱落。这只铜牛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从铸造工艺上也表现出当时西夏青铜制造的高超水平。全观铜牛,造型生动,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为研究西夏时代的冶金工艺和雕塑史提供了重要资料,也说明了牛和牛耕在西夏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为西夏农耕化的过程提供了实物佐证。

来源:收藏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