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English
玉溪市博物馆
精品欣赏 > 正文
宋代缠枝牡丹鎏金银盘
2022-10-27 09:18:30

■湖北武汉 李笙清

这件宋代缠枝牡丹鎏金银盘(见图),直径17.1、高1.5厘米,重105.2克,1982年出土于武汉市江夏区纸坊街林港橘园宋墓。葵瓣形,葵口、窄沿,斜弧腹,腹较浅,平底。盘内底叠锤出凸起的缠枝牡丹花卉纹,牡丹恣意怒放,花朵硕大,色彩绚丽,芳姿艳质,在枝繁叶茂的衬托下,呈现出牡丹“百花之王”的魅力风采。外部分为四个区间,每个区间饰折枝牡丹一朵,花朵呈完全绽开形态,花蕊饱满,枝叶缠绕纷披,根茎呈曲线生长,比例协调,形神兼备。整件银盘通体鎏金,闪闪发亮,显得雍容华贵。与同时期其他银盘多为圆形相比,此盘造型极为独特,以曲线构成器型的平面,以圆寓曲,富于节奏,使形体圆曲多变,富有动感,使器型和装饰纹样完美和谐地统一起来,这也是宋元时期创造的一种新的器皿造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与这一时期的画家在创作上追求恬静、典雅、含蓄的艺术情趣具有相通之处。

牡丹被称为“富贵花”,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中就有“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的说法,有“国色天香”美誉。唐宋时期,人们开始崇尚牡丹,大量种植,除了成为历代画家笔下的常见题材,骚人墨客亦是不吝笔墨,吟咏不休,留下“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等盛赞佳句,一些工艺品上盛行牡丹纹饰,被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缠枝纹又名“万寿藤”,被广泛运用于陶瓷、雕刻、家具、漆器、编织、刺绣、玉器、金银器、年画、剪纸、碑刻等上。以枝叶缠绕牡丹为图案的缠枝牡丹纹样,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因其结构连绵不断、循环往复而有着“生生不息”的寓意。这件银盘内外均錾刻缠枝牡丹纹样,充满富贵吉祥的美好旨趣,加上鎏金的烘托效果,显得气质高贵、富丽堂皇。

此盘使用锤揲、錾刻工艺,表面抛光,然后进行鎏金,造型美观,做工精细,花瓣枝叶上均刻有细部纹饰,线条灵动活泼,婀娜多姿,清新悦目,具有较强的写实意蕴,体现了宋代金银器制作的工艺水平。纹饰层次分明,满饰而不拥挤,生动而华丽,枝叶自然舒展,洒脱奔放,生机勃勃;花朵大小不一,姿态各异,各显风采,令人仿佛嗅到一缕馥郁的花香而怡然陶醉。布局采用因器型而施画的形式,打破了唐代流行单一的团花模式,将装饰纹样錾刻在四出形花瓣上,显得花中有花,花花相映,想象丰富,别出心裁。

宋代继承了唐代喜用金银器皿之风,在上层贵族中尤为普遍,尤其是银盘的数量最多、造型多样、纹饰丰富,适应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的需要。据宋人孟元老记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市井民俗风情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的北宋皇亲贵族、王公大臣、富商巨贾享用着大量的金银器皿,就连民间的酒肆、妓馆所使用的炊具亦是用银制造,从这件缠枝牡丹纹鎏金银盘上,可以窥见当时崇尚浮华奢靡的社会风气已到了泛滥的地步。

来源:收藏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