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唐英制青花缠枝莲纹花觚,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2 清乾隆五年唐英制缠枝莲纹觚式花瓶(一对),西藏博物馆藏
图3 清乾隆六年唐英制青花缠枝莲纹烛台(一对),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藏
图4 清乾隆六年唐英制青花五供之香炉,北京保利2009秋拍
■广东广州 彭霞
唐英(1682—1756)是清代雍乾时期著名的督陶官,他所烧造的瓷器甚至被称为“唐窑”。唐窑烧造品种丰富,除了为宫廷烧制奇巧精致的御用瓷之外,也为自己所需烧造瓷器。其中供器是特殊的一类,历朝带铭文的瓷器非常之少,而唐英敬奉庙宇的供器,既有制作者姓名和制作用途,又有具体制作年代,因此唐英所制的青花供器极为罕见珍贵。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清乾隆五年十月至六年五月的前后八个月时间内,乾隆皇帝就命唐英烧造过至少五套大型的带款供器,以供奉于北京东直门、东坝、朝阳门等庙宇。瓷质五供在清乾隆至道光年间比较流行,尤其是乾隆时期。乾隆时期的五供器釉色以青花、粉彩、红彩、胭脂彩等装饰为主,纹饰常绘画云龙和缠枝莲花托八宝图案。
唐英制青花缠枝莲纹花觚(图1),高63.5、口径26.5、底径23.1厘米,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花觚通体绘青花纹饰,共15层,主要有缠枝莲托团寿字纹、卷草纹、蕉叶纹、仰莲瓣纹、如意云头纹和回纹等,腹部开光内楷书七行铭文为“养心殿总监造,钦差督理江南淮、宿、海三关,兼管江西九江关税务,内务府员外郎仍管佐领加五级,沈阳唐英敬制,献东坝天仙圣母案前永远供奉,乾隆六年春月谷旦。”此花觚分两段烧制,上下相对由卡口相连,创造了瓷器花觚的崭新样式,后被冠以“唐英花觚”的名称,是唐窑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由此可见在唐英督陶期间,除敬奉庙宇之供器多用莲花纹,景德镇官窑瓷中也多用莲花纹、八宝纹等这些佛教纹样。此花觚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青花使用浙料烧制,色泽深沉浓丽,绘画图案工整,画意清新,铭文规整,造型丰硕壮伟、古穆典雅,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上铭款纪年明确,是鉴定唐窑及乾隆早期瓷器的标准器,也是研究唐窑不可或缺的艺术瑰宝,有重要学术和历史价值。
乾隆五年和乾隆六年,督陶官唐英还专门为北京东坝天仙圣母庙、东直门外坝观音大士殿、朝阳门外东岳庙等地制作青花五供,包括一件香炉、一对烛台、一对觚式瓶。其中有现藏于西藏博物馆的一对“乾隆五年唐英制缠枝莲纹觚式花瓶”(图2),高64厘米。腹部的如意头形开光内,自右向左排列书写九行青花楷体供养铭文。即“养心殿总监造、钦命督理江西陶政监管江南淮、宿、海三关暨江西九江、湖口、大孤塘等关税课、 内务府庆丰司员外郎兼佐领加五级沈阳唐英敬制五供全分,虔献东直门外坝北长店村二道街东口观音大士殿前永远供奉。大清乾隆五年十月朔日。”
唐英所制的青花花觚,目前见有乾隆五年和六年的。五供包括一对花觚、一对烛台和一件鼎式香炉,共五件。其中收藏于英国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的一对“乾隆六年唐英制青花缠枝莲纹烛台”,系斯蒂芬·布舍尔旧藏,均高67厘米。足部坡面如意头形开光内,自右向左排列竖写七行青花楷体供养铭文。其分三段分别烧成,由底座、中段和烛盘组成。
还有斯蒂芬·布舍尔旧藏,现收藏于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一对“乾隆六年唐英制青花缠枝莲纹烛台”(图3),均高67厘米。其足部坡面的如意头形开光内,自右向左排列竖写七行青花楷体供养铭文“养心殿总监造、钦差督理江南淮、宿、海三关监管江西陶政、九江关税务、内务府员外郎仍管佐领加五级沈阳唐英敬制,献东坝天仙圣母案前,永远供奉。乾隆六年春月谷旦。”
而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在1996年春季拍卖会上的一件“乾隆六年唐英制青花缠枝莲纹花觚”,高65厘米。它的腹部如意头形开光内,自右向左排列竖写七行青花楷体供养铭文。即“大清乾隆六年五月端阳节,恭献京都朝阳门外东岳大帝案前永远供奉,钦命陶榷使者沈阳唐英敬制。”
这些由唐英制作的五供目前分散收藏于国内外公私博物馆和私人手中,其中乾隆六年制作的献给东坝天仙圣母庙的一套五供,一对烛台现收藏于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一只有残的香炉(图4)见于2009年11月23日举行的北京保利艺术品拍卖会上,以851.2万元人民币成交。唐英制青花五供之首的香炉存世尤为稀少,保利拍卖唐英制乾隆六年青花缠枝莲纹香炉,供奉地点也是东坝天仙圣母案前。东坝位于北京东北部,距朝阳门十余公里,是当年前往丫髻山朝供的必经之地,东坝天仙圣母庙建于1696年的庙宇,现改为东坝中心小学。而一件花觚,现收藏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上述乾隆款的唐英制青花供器,其形体高大,青花发色纯正,供养铭文叙事清楚,纪年明确,是研究乾隆早期景德镇御窑厂青花瓷器生产的重要实物资料。
来源:收藏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