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嘉 胡胜盼
何香凝(1878—1972),原名谏,又名瑞谏,别号双清楼主。广东南海人,生于香港。何香凝是著名政治活动家、女权运动先驱,画坛杰出的美术家、民革主要创始人之一。何香凝擅画山水、花卉,尤工狮、虎、鹿、鹤等动物。著有《何香凝诗画集》。
何香凝的画作立意讲究,她常借对松、梅、狮、虎及山川等的描绘,抒情明志。她的充满斗争之意的作品不仅记录着本世纪初叶以来的变幻风云,是中国现代史的缩影,同时也是她七十年革命生涯和人格品行的生动写照。何香凝早期在日本学习绘画期间,就对狮虎题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影响了她的整个绘画生涯,贯穿了她的整个艺术生命。1910年创作的《猛虎咆哮图》与1914年创作的《狮》图成为何香凝早期画作中两件猛兽题材的精品。何香凝的作品与历代女性画家的绘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区别尤其体现在创作动机上。在中国绘画历史中,闺阁画往往具有典型的自娱性。然而,在风云激荡的20世纪上半叶,声势浩大的社会革命已经掀起,女子安然于闺阁作画的心绪随之发生了转变,救亡图存的时代诉求开始深深影响着每一个参与到社会革命和妇女解放运动中的女性。可以说,何香凝的个人际遇和近代中国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因此,何香凝的艺术实践,其民主革命家的身份和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是无法回避的。就其绘画创作而言,很多都带有明显的革命色彩和精神暗喻。她通过绘画表达自己深厚的家国情怀与革命热情,通过对狮虎形象的塑造隐喻自身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伟大理想,同时为自己的这一信念赋予了具有国家、民族视觉象征的时代语义。其狮虎题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是优先于审美意义的。
画家中期狮虎画的代表作是1934年送给经亨颐夫人的《虎》,画面做猛虎咆哮之势,与何香凝此一时期绘画悲愤激昂的风格一脉相承。此时国家民族危机深重,何香凝的诗文绘画都表现出悲痛的危机感。中期的狮虎画胜在气势,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此一时期她满腔悲愤,笔致雄壮。何香凝《画虎图》轴(见图),长114、宽41厘米。落款:“馨吾侍郎雅正 香凝女士”。钤印:“香凝绘事”(白文方印);“不栉书生”(朱文方印)。纸本设色。现藏于徐州博物馆。画面以深涧瀑布做背景,一只猛虎昂首咆哮,傲视苍穹,气势勃然。猛虎只露出了半个身体,却能使人感受到它的精神抖擞。此画重在画面意境,营造气势和气氛。画作受赠者应为胡惟德。胡惟德(1863——1933年),字馨吾,浙江吴兴人,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胡惟德在清廷为官时曾任外务部右侍郎、左侍郎。北洋政府时期任民国外交总长兼代国务总理。
何香凝善于画虎,更擅长画狮。狮子和老虎都是中国传统艺术中习见的题材,常被用于祥瑞、镇守等功能,成为威武、力量等象征符号,近代以来这对传统图像陆续被用于“唤醒”功能。一般而言,在20世纪初期老虎是共和力量的化身,而狮子则是被唤醒的对象,但有时候它们又可以交互替代,形成复杂的意义网络。何香凝的作品就诞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是这一整体文化的相关组成部分。1998年6月27日,何香凝诞辰120周年之际,国家信息产业部决定,国家邮政局发行了1998-15《何香凝国画作品》特种邮票1套,共3枚。其中(3—1)T图案为虎,规格50×38毫米,面值50分;(3—2)T图案为狮,规格38×50毫米,面值100分;(3—3)T图案为梅,规格38×50㎜,面值150分。这三枚邮票图案是何香凝108幅精品画作中的经典。选择“虎、狮、梅”作为邮票设计对象也传递出了何香凝身上所拥有的“猛虎醒狮精神,寒梅劲松性格”,可谓精妙。
2022年是何香凝先生逝世50周年,2022年又逢农历虎年,在虎年里重读何先生画作,重温猛虎醒狮精神,纪念她作为杰出的民主党派领导人真诚地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发动妇女参加革命,为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做出的卓越贡献又有着特别的意义。
来源:收藏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