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莲花形银盏
图2 梅花形银盏
图3 “教子升天”银杯
■江苏镇江 张剑
提到出土文物时,经常会提到“窖藏”二字。那么,窖藏是什么?窖藏通常指的是一类坑状遗迹。过去的人们常在地下挖坑埋藏,保存器物,因而形成。漫长的光阴里,许多珍宝静静地埋藏于地下,等待出土的那一刻。
窖藏的产生原因一般有二:一是举行祭祀或者礼仪活动的遗留;二是由于储备、战乱等原因,人们把财物临时埋到地下,后来却没有机会取出而留下。当战争来临时,许多人为了躲避灾难,会选择迁徙到其他地方,带不走的财物只好就地埋藏起来。如果财物的主人在战乱中过世,或者没有机会回到故乡,被埋的财物就可能长久地留存于地下,成为我们如今所说的窖藏。
1966年4月,当时的江苏镇江地区金坛县湖溪村群众在修建渠道过程中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出土一件青花云龙纹罐,罐口上盖一件夹层大银碗,罐内藏有各种银器50余件,现收藏于镇江博物馆,其中不乏珍品,今选取其中三件介绍如下。
莲花形银盏(图1),整体为莲花形,高4.6、口径8.7、底径3.9厘米;十二曲菱花形口,腹部弧收,圈足较高,外撇,十曲菱花形足。外壁压印二层莲瓣纹,内底印莲蓬纹。
梅花形银盏(图2),整器为梅花形,高4.5、口径8.8、底径3.9厘米;五曲花口,腹部弧收,圈足较高,外撇,五曲梅花形足。盏壁压印两层梅花纹饰,内底印一朵梅花。此类盏当为酒器,称为散盏。
“教子升天”银杯(图3),高3.9、口径6.8厘米;直口,圆腹,圜底。杯外壁饰一螭虎,螭爪攀在杯沿,长身用力撑住杯壁,耸身蓄势,准备腾身跃起。杯口沿有“范婆桥西徐二郎花银”的戳记,另有一处戳记待辨。宋以后,教子升天是银器中流行不衰的题材,一直延续到明清。
此外,这批窖藏银器中还有银小碗、银盘、银条、银锭、银戒指、银缠钏、银匜及其他器皿等,有些出土时已残破。
镇江在元代为镇江路总管府,下辖丹徒、丹阳、金坛三县,居住本地的少数民族很多,有蒙古族人、回族人、维吾尔族人等。拥有这批珍宝的主人究竟是谁?为何一直沉睡于地下?在什么年代何种原因埋藏到地下?至今学界无法准确定论,但能推断出其主人应是城内官员或地位较高的蒙古人。窖藏中出土的青花云龙纹瓷罐及50余件银器,可以复原出主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场景。
根据考古工作者对元代窖藏器物的研究,认为元代窖藏埋藏时间大约在元代中晚期。同时也说明,元代青花瓷器及银器在当时属稀少贵重物品,否则不会被当成宝贝窖藏地下。
来源:收藏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