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English
玉溪市博物馆
文博资讯 > 正文
阳新20多座古墓“无意中”被掘
2013-01-31 16:25:55

  四周很安静,除了偶尔呼啸而过的火车和天上的飞鸟,这里鲜有人迹。64岁的胡善财躬下身子,用手使劲擦了擦一块残缺墓碑上的尘土,凝视良久后不禁老泪纵横。

   这是阳新县枫林镇宋新村与木港镇贺洞村交界处,这块占地不到2亩的小山包虽然现在是贺洞村的地界,但历史上却一直葬着枫林镇水源村、宋新村胡姓人的先祖。如今,这个小山包被人全部刨开,被刨掉的有从宋朝到民国时期的20多座古墓。

   铁路巡防员发现古墓群被掘

   戴着钢盔,拿着传呼机,作为一名“武铁巡防员”,每天在村外的铁路边上走10公里是胡庆明上班必做的功课。

   此外,他还是枫林镇宋新村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

   1月16日,他像往常一样在石桥组边上的铁道旁巡视,往阳新县城方向走了1公里多路时突然发现铁路对面的祖坟山变“秃”了。

   因为旁边有条水渠,还有成片的湖塘,小时候在这附近放牛、游泳是胡庆明他们常干的事。

   这可是我们的祖坟山,谁这么缺德?

   很快,祖坟山被刨的事传遍宋新和水源两村。

   族谱记载那里有20多座古墓 最早可追溯至宋朝

   敲锣打鼓、鞭炮齐放,胡姓子孙跪成几排,磕头、上香、敬酒,好不热闹。

   胡善财脑海里翻出儿时到祖坟山上坟的画面。

   胡善财说,这个并不起眼的祖坟山有个名字,叫“金龟墩”。因为远远望去,就像一只乌龟趴在那里,先人便起了此名。

   “友仲,娶夏氏,生子二:逊、角,公殒合葬高塘湖金龟墩丑山末向。”这是中华胡姓阳新分谱里面一段最早记载先人葬身“金龟墩”的内容。

   “宋真宗年代,我们祖宗来这里落户是六世,按20年一代推算,十七世应该在南宋时期。”胡善财说从十七世开始,陆续有先人下葬这一“风水宝地”,从族谱里目前已找到20多个记录。20个记录意味着至少有20多位先人葬身此地。

   文物局认定

   这里是座古坟山 

  真的是古墓葬群?为一探究竟,昨日上午,记者随阳新文物局局长柯忠一道前往。

   穿过封闭的铁路栅栏,踩着退水后干涸的鱼塘向前,一个凸起的山包出现在眼前。与下面的水渠相比,山包高不过10米,四周都是成片的鱼塘。

   走近看,那翻开的土壤,“龟顶”上一座孤零零的民国时期的坟墓似乎都在申诉着什么。

   “先前挖出的古坟青砖现在也不见了。”胡庆明拿出手机翻出之前拍到的青砖图像。

   胡庆明说,本来,这些古坟都有墓碑,高的有1.3米左右,低的有50公分,上世纪70年代,兴修水利,这些墓碑被用作石材拿去填水闸了。

   岁月流逝,历史上“气派”的坟场慢慢变成没有碑记、坟包的坟冢。山顶上那座民国时期的坟墓是因为墓碑太小而未被选上用场。

   “喏,这土质是灰色的,说明是古坟,那个年代古坟有的用的是柴灰。”柯忠指着几处裸露的泥土给记者讲解。他说,虽然现在山头都被挖得面目全非,但从散落的泥土以及一些石灰可以断定这里是座古坟山。

   “农村人对挖祖坟是难以容忍的,这里被挖掉确实痛心,这类事情本该避免。”柯忠说,因为尚未发现文物出土,而且墓葬有主,只能由当地政府妥善协调处理。

   两地镇政府积极协调

   为什么要挖这里?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拨通了挖山者——贺洞村村民孙奉兴的电话。

   “其实我也不知道这里有那么多古墓,在挖机开挖时,我特意交代司机有墓碑的不能动。”孙奉兴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要是知道这里有这么多祖坟,“打死我也不敢挖”。

   孙奉兴还说,他这些年承包金龟墩下面的鱼塘,因为金龟墩现在是他们贺洞村九斗畈的地盘,他看着荒掉太可惜,便请人用挖机挖了准备栽树,他们也没挖出尸骨和陪葬品。

   “他们也找过我协商,我觉得都是一个地方的人,远亲还不如近邻,好说好商量。”孙奉兴的语气显得十分诚恳。

   胡庆明说,他们并不想把事情闹得太僵。但最起码要恢复坟墓原状(或者立碑)。

   为避免事态恶化,目前,木港、枫林两地镇政府综治办已介入调查,并表态会积极协调处理此事。

来源:首都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