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English
玉溪市博物馆
文博资讯 > 正文
长卷绘遍故乡碧山秀水
——常宗林绘画精品展侧记
2023-12-06 09:21:15

QQ图片20231206091714
《尼郎胜境》长卷吸引观众观看。

QQ图片20231206091659
常宗林坚持绘画。

□ 玉溪日报记者 李艾丽 文/图

11月30日,“水墨通海——常宗林绘画精品展”在玉溪市博物馆开展,展出的《碧山秀水》五十余米长卷、《尼郎胜境》三十景长卷以及题材丰富的山水花鸟作品,彰显了画家精湛的艺术修养,向观众展现了通海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历史。开展当天,记者采访了常宗林,听他讲述绘画道路上的故事与感悟。

探索自己的绘画之路

1962年,常宗林出生于通海县四街镇龚杨村,这是一个位于杞麓湖畔的村子,山清水秀,让他得到了很多山水文化的滋养。

在常宗林的记忆中,少时在湖边玩耍,常看到湖里的芦苇随风摇曳,野鸭在湖面上游荡,渔民划船捕鱼或归来……这些场景在他幼小的心灵埋下了艺术的种子,成为他日后创作的灵感来源。

上中学时,在业余时间,常宗林自学绘画,虽然没有摸着门道,但他乐在其中。后来,他考上云南艺术学院,开始专业的绘画学习之路。他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系统学习了绘画艺术理论及技能、技巧。

1986年,常宗林参加工作,在通海三中担任美术教师。其间,他发起成立课外美术组,带领学生到校外开展写生教学、举办师生书画展等,帮助很多热爱绘画的学子走上了梦想的道路。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常宗林告诉记者,他利用工作之余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先后到玉溪师范学院和云南师范大学进修,对绘画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绘画技艺取得长足进步。

在常宗林看来,绘画艺术流派纷呈、种类繁多、技法各异,每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在绘画道路上,常宗林从坚持素描色彩训练、自然风光写生、传统中国画临习到中国山水画和花鸟画写生创作,一直在探索适合自己的绘画之路。

谈到绘画追求,常宗林早期画水粉画、水彩画、油画较多,中国画少一些。近年来,他更喜欢中国画,尝试把西画的造型、透视、色彩融合到中国画中,且在山水画创作中做了大量尝试,逐步形成了中西结合、工写兼施、传统与现代相融的艺术风格。

在中国画创作中,常宗林画得较多的是山水画和花鸟画,他觉得这两个画种能更好地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更适合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人文风物。

爱通海,画通海

通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通江达海,风光秀丽,给予常宗林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通海的山水滋养了我,爱通海、画通海是我多年来的坚持。”常宗林说。

10多年前,常宗林就开始筹备描绘通海全景,为此反复实地考察,数次写生,画了大量速写,并收集、查阅通海文史资料等,通过反复构思、精心布局,采用时空交替、移步换景的手法,将通海风光的部分精华连缀成篇,形成五十余米的通海风光国画长卷,取名为《碧山秀水》。

如今,《碧山秀水》长卷在市博物馆展出,画面主景顺序为:兴蒙、曲陀关、河西、九龙、新城区、通海古城、杨广……通海坝子的主要景点都纳入画中,让人叹为观止。

常宗林还有一幅取名为《尼郎胜境》的长卷作品在市博物馆展出,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在常宗林看来,秀山是通海深厚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他精心创作的作品《尼郎胜境》,通过秀山的曲径通幽、明清建筑、匾山联海的形象表达,展现通海的厚重历史和文化内涵。“在秀山清凉台悬挂着‘湖山烟雨’‘惠我双湖’‘春醉蓬莱’等著名匾联,我通过画笔真实地表现了‘匾山联海’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书法神韵。而我描绘红云殿、涌金寺、秀山古柏阁等建筑,则是用写实的手法表现了秀山古建筑结构和诗词书法的完美结合。”常宗林说。

为了画好秀山,常宗林不下百次到秀山,通过仔细观察、深入研究,选取30个具有代表性的名胜景点,用焦点透视描绘单组景物,再用散点透视连接成篇,形成26米长的画卷。常宗林介绍,这幅作品取名为《尼郎胜境》,是因为在“秀山公园”坊的背面,有“尼郎胜境”四个大字,“尼郎”是通海的古称。

常宗林告诉记者,《尼郎胜境》《碧山秀水》两幅长卷,写实与写意结合、心灵与山水对语、笔墨与景物沟通,表达了他最初的融艺术于景致的创作初衷。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至今,常宗林在绘画道路上已耕耘30多年,他总结自身绘画经验,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不停地努力,学习绘画技能的同时,也要加强理论学习,多方位充实文化素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才能使自己的绘画更上一层楼。

常宗林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县书画展并屡次获奖,其中《独占春光》于2007年参加国际书画大展赛获金奖。百余件作品被刊载于《中国书画家大典》《中国当代名家书画大观》《玉溪教育》《玉溪日报》《秀山》等报纸杂志。2008年,云南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他的个人专辑《常林画集》。如今,他是玉溪市文联美术家协会会员、通海县文联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此次在市博物馆的展览,是常宗林的第二次个人作品展,一幅幅作品凝聚着他无数的心血和付出,饱含着他对通海的真情实感。“我希望通过展览,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通海、神游通海,感受中国画的水墨韵致。”常宗林说。

“绘画是我一生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常宗林说。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如今他已经退休,有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他要沿着绘画之路继续前行,拓展思路,用心用情描绘更广阔的祖国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