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不可再生,资源稀缺,未来仍是高回报低风险的投资项目。但是也正因为珍贵、增值快,市场上大量赝品层出不穷,而绕开陷阱的办法也总是有的,笔者根据实际收藏经历总结出几点经验,供收藏投资者参考。
不趋“炎”附“凉”。古瓷市场呈现一种盘旋“价层”上升规律,即快速垂直上升——缓慢平稳上升——快速垂直上升——缓慢平稳上升,如此循环往复,不断上升,而不像其他投资那样会下跌。作为古陶瓷收藏投资者,应认识和遵循这一规律:市场低迷(缓慢上升)好投资;市场高涨(快速垂直上升)好出货。而决不能看见市场低迷(实际上是缓慢平稳上升)而误认为“崩盘”,惊慌失措,大量低价抛售;反之,市场高涨(快速垂直上升)时,又盲目跟风,大量高价“吃进”。2012年以来,艺术品市场受行业不正之风(鉴定、拍卖、收藏观等)打击和经济大环境以及“查税风波”影响,出现整盘和调整,看表象是市场低迷,其实质是市场的自我修正与调整,这是艺术品特别是古代艺术品市场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暂弃鉴定难度大的藏品。一方面,中国古陶瓷时间跨度大、窑口多、品种丰富,现在又是赝品满天飞,作伪高科技化和产业化;另一方面,术业有专攻,无论多强的鉴定高手必有薄弱的“软肋”,这就需要扬长避短。对于目前一般鉴定难度较大的藏品,如某些高古瓷、单色釉或自己拿不准的暂不要收藏;对于有争议的如“柴窑”等暂不收藏。
正确把握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避免绝对化。在鉴定真伪时,行内人经常认为一点不符便一票否决。这在一般情况下是对的,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如德化青花瓷的“红屁股”,如果用景德镇瓷的一般标准看就会认为是新的;又如一般认为明代民窑青花底部都有“火石红”,但有的真品不但没有,相反胎质细腻润白,这样的一般还是精品。很多人一见古瓷上的“简笔字”就认为是1956年文字改革后的,但据笔者所掌握的实物资料及研究结果,发现最早在唐代及以后的宋、元、明、清、民国瓷上都有“简笔字”出现,这说明了文字改革确定的简化字正是借鉴了前人的成果。资金雄厚的人可玩官窑、民窑精品,可对于工薪阶层、普通百姓来说,只要取舍合理,有计划地专项投资,在“大路货”中也可找到独特的,称得上精品的。
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涉足古陶瓷收藏与投资,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要用学到的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检验和补充理论。因此,需要不断认真学习、实践、总结提高。这样,藏品的真品率和档次、投资回报率定会逐步提高。(澄江县古陶瓷研究会会长 徐文林)
编辑:何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