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English
玉溪市博物馆
学术园地 > 正文
一次丰盛的文化大餐
——观玉溪市花灯剧院传统经典剧《莫愁女》
2015-07-07 09:02:22

  □  李晖

  6月26日中午,应文艺界相关专家的邀请,到玉溪花灯剧院观看《莫愁女》,我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享受到了一次丰盛的文化大餐。

  《莫愁女》讲的是明朝的故事,一个震动人心的凄美的民间故事,竟然被玉溪市花灯剧院表演得那么入情入理,那么生动有趣,已经到了震动心灵的地步了。

  逼真的舞美,真正美到了极致,一下子把人拉到了600年前大明王朝开始走下坡路的年代,我也被剧情深深地打动了,原来家乡玉溪也有那么好的文化大餐,为什么还要到北京上海观看呢。

  台上台下的互动,我在玉溪也就这次看到了,观众们自发地跟着台上演员一起吟唱,一曲曲优美的调子,使观众们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梅花奖得主杨丽琼的表演真正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入情入景的表演,字正腔圆的唱功,把观众的情绪调动了起来,以至于剧终过了好长时间,观众依然久久不肯离去,要求签名的、合影的、送花的,这些场景只有在北京、上海、昆明那些大城市才可以看到。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小城玉溪,玉溪文化如果还是跟着别人走大经典、大场面、大舞台的路子,何时才能出头,何日才能打造一个响当当的文化品牌出来,为什么放着本土那么优秀的文化资源不用,一定要到外地请几个歌手来演唱。的确,人民对文化饥渴已经很久了,而前辈人打好的“花灯之乡”、“云烟之乡”、“聂耳故乡”的宣传,怕是应该“三乡”齐抓,而不应只突出“一乡”,就像三只脚的脚架,独一只脚支撑怎么能行。

  剧中那具有高度文学性的唱词,使观众犹如上了一堂高雅的文学鉴赏课,配上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的优美花灯调,让观众感到了乡土味的亲切,加上主演梅花奖得主杨丽琼明亮的嗓音,炉火纯青的唱功,“画眉本是林中鸟……”一下子把观众的心与剧中情景拉到了一起,好像600年前的故事就在今天发生一样,人们随着剧情的深入而激动,特别是当莫愁女的双眼被剜,牵挂的依然是心上人的健康,观众们都潸然泪下了。当然,该剧也尚有不足之处,比如打开画眉鸟笼的动作,是否还可以演得逼真一些。

  这次的经典花灯剧《莫愁女》应用了大量传统经典的花灯调子,台上演员一唱,特别是杨丽琼清亮的噪音一抖,台下的观众即随声应和,唱得有板有眼,尤其是莫愁女的三个唱段,全场70%的观众都随之唱了起来,可见花灯在玉溪的群众基础之深,可见玉溪花灯剧院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位的确有极高的水平。人们听着那熟悉而亲切的旋律,情不自禁地跟着杨丽琼吟唱的情景,台上台下互动的场面,真使人感动。

  这使我想起了在全市范围内,有多少人知道我市花灯剧院有那么高而精的演出水平。我们为什么不大力宣传呢?为什么不到各县区去多演几场呢?

  平时在聂耳大剧院,在那个相当现代化的剧场里我观看过多场演出,留下太深印象的节目不多。这次在这略显简陋的花灯剧场观看这么高档精彩撼动人心的表演,真使我庆幸,庆幸还算花灯剧院保留下来了,并未被规划掉,否则要想欣赏到那么优美的家乡的带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经典剧目《莫愁女》不就成空想了吗?

  因此,有那么广泛的群众基础的花灯,不正是我市应当广泛推广的精品吗?那些动辄花费几百万的所谓创新的精品,都是些过眼烟云,颁完奖也就过去了,比起今天的传统剧目,有几个人爱看,那些没多少实际意义的奖项又有几个老百姓知晓,今天在老剧场照样演出了精彩,演出了水平,演出了互动,演出了群众的心声和掌声。

  时逢中华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之时,我们不正需要这种受群众欢迎的传统的经典剧目吗?玉溪的文化要走向世界靠什么?不正是靠这传统的、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有雄厚演出实力的、群众基础十分深厚的花灯剧吗?传统花灯——玉溪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牌。

来源:玉溪网

编辑:何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