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1 《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_b
图1-2 《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_b
图2 《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细部特征_b
图3 第9行“区域”的“区”字(左边为复制件,右边为拍品)_b
图4 倒数第14行中间的“国”字,拍品是旁边补上去的,复制件也是补上去的(左边为复制件,右边为拍品)_b
■福建龙岩 洪荣昌
2017年12月27日,我的微信“新朋友”里出现一个奚先生请求加为好友的信息,一般情况下,对于只有网名没有真名实姓的微信朋友请求,我是不会通过的,还好奚先生不但有名有姓,还留言说他是上海某拍卖公司纸杂文献的负责人。在纸杂文献中淘宝是我的一种喜好,奚先生的请求正中我下怀,自然我欣然接受。确认之后,他直接告诉我过几天有个“纸杂文献”专场拍卖,可寄拍卖图录给我,我当即给了他地址和电话,第三天我便收到拍卖图录。拿到图录后,我认真翻阅,从照片到文字说明,不放过任何一张。当翻到第5447号时(图1、图2),我的眼睛突然发亮,这是一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文物,文字说明是:“1931年红军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印制《中国共产党为日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宣传单一份,尺寸:47×19.5厘米,起拍价8000元。”
我当时人在福建,拍卖时间是2018年1月7日,恰好在这段时间我又答应中央电视台《百年金融》摄制组,去江西瑞金拍摄红色金融节目,无法亲自到现场上手观察拍品。这其实是拍卖经常遇到的情况,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小买家,一场拍卖也许只需要其中的一二件东西,现在虽然交通都很方便,也不会千里迢迢跑到一个城市去观察几件小拍品,从经济角度看也不合算。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互联网解决问题。为了能更好了解拍品,判断所拍物品真假,我一般的习惯是先浏览图录,看到中意的拍品,就打开电脑,进入该拍卖公司的网站,搜索自己想要的拍品,然后下载图片。这样比较方便放大缩小图片,图中细节看得比较清楚。从电脑中可看出,此份宣传单共有两张,边沿有些破烂,但内容非常完整,一个字都不缺。这对于文献收藏者来说,只要字不缺少,尽管旁边或者中间的纸有些破烂,比较无所谓,因为它不影响对文献本身的研究。从图录照片看,这份宣传单是钢板刻写蜡纸油印件,字体很小,但很整齐,行距字距排列规范,字的四周还有大片晕散油渍,初步觉得应该是真品。
但晚上躺在床上仔细一想,又感觉有疑问,一个中共中央的文件,这么大的衔头,应是非常正规的印刷品,怎么是个油印件?“油印件”实际上是一个专用名词,并非包括所有用油墨印刷的东西,而是专指钢板刻写蜡纸油印的东西。随着电脑广泛应用,这种东西现在已退出历史舞台。我打开电脑搜索。《人民网》显示有《中国共产党为日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全文,最后面还有一条说明:“根据中央档案馆原油印件刊印”,一下把我“油印件”对不对的疑问给打消了。
但此“油印件”与彼“油印件”是否同一回事呢?我打开下载的图片与人民网提供的内容,进行一字一句地核对,结果让我非常高兴,两个东西的内容完全一致,一字不差。
中国共产党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态度一向是非常明确的。据时任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的赵毅敏同志(离休前是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回忆,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当时,深更半夜的沈阳街面上到处都是耀武扬威的日本兵。老百姓十分惊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被炮声震醒的广大市民彻夜未眠,纷纷询问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赵毅敏同志敏锐地感到,在这种时候,中国共产党一定要首先发表一个宣言,要尽快告诉群众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由他连夜起草,次日由省委研究通过后发表了《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据满洲宣言》。此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和满洲省委就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九一八”事变曾作出不少宣言、决议等文件。其中有《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中国共产党为日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等。这些文件、决议声讨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唤醒了群众,动员了全国人民包括各界爱国人士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
第二天,我将此情况用微信告诉了程定飞先生。程定飞是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文物部副部长,长期从事革命文物研究工作,是革命文物鉴定专家。他看到我的微信后,非常赞同我的分析和判断,认为应该是真品。随后还特地打电话叮嘱我争取拍卖成功,这件东西很珍贵。有了他的撑腰,我当然信心更足了。
之后,我又问他军博有没有馆藏《中国共产党为日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的原件,希望他发个图片来对照一下,他满口答应找找看。但第二天他给我回话说,没有原件,只有一份复制件,并把复制件的图片发给了我。收到程副部长发来的图片,我又进行了一次认真的对照。图片虽然不是十分清晰,也没有办法量出尺寸多少。但粗看行距段落、抬头与落款、排版结构是一样的。通过放大,找到两个非常特殊的地方:一个是第9行“区域”的“区”字(图3),拍品里写的是歪的,复制件里也是歪的;另一个在倒数第14行中间的“国”字,拍品是旁边补上去的(图4),复制件也是补上去的。另外,从图2细部特征也可以看出,“长春”的“长”字、“他们”的“他”字、“斗争”的“斗”字、“升长”的“升”字写法都非常特殊,在一般书法领域是很难见到的,与复制件也一模一样。这就可断定:复制件与拍品是同一个版本。于是我办理竞拍委托书,于1月7日傍晚通过电话竞拍,虽然竞争激烈,最终还是成功竞拍到了这件珍贵文物。
过完春节我去了北京,带着《中国共产党为日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给军博程副部长鉴赏。程副部长一看这两页宣传单,嘴里不停地说:“不错,不错!油印品的真假很容易辨认的,像这种在纸上留下这么多油渍,做假的人是做不出来的。”他还交代其部下将馆藏《中国共产党为日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复制件拿出来,一对照,文字内容、格式、整体大小都一模一样。并指着拍品说:“这与复制件的原件是同一个版本。”还开玩笑说,以后若要捐献,首先要捐给军博啊。
在得到充分肯定的同时,我对为什么纸张那么薄等相关问题提出了疑问。程副部长知识很渊博,耐心细致地给我介绍了这件文物的历史背景。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临时中央”。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公开背叛革命,向共产党人和广大革命群众挥舞屠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7月12日夜,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紧急指示,在苏联顾问鲍罗廷参与下,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进行改组。由张国焘、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组成临时中央委员会,代行中央政治局职权,陈独秀被停职,不再参加中央领导工作。同日,临时中央开会讨论挽救时局的办法,决定发动军事暴动,在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湘、鄂、赣、粤举行秋收暴动;尽快召开一次中央紧急会议,确定党的新方针,由李维汉、张太雷、瞿秋白筹备。8月7日,按照临时中央成立时的决定,中共中央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于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暴动的总方针,选举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临时中央的临时政治局。第一个临时中央成立后,在残酷的环境中,开展有效工作,使革命之火继续燃烧,由衰而盛,显示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生命力和中流砥柱作用。
1931年6月,由于向忠发被捕叛变,供出了中央组织机构和政治局人员名单。中共中央因此遭到严重破坏,周恩来、王明等中央领导被国民党通缉。于是中央决定让周恩来前往苏区工作,王明去苏联共产国际工作。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远远不足半数,按照党章规定,政治局已不能行使其职权。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中央只好改组,产生一个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即第二个“临时中央”。9月22日,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召开第一次会议。会上,博古宣布共产国际来电,批准成立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共9人:卢福坦、博古、张闻天、李竹声、陈云、康生、黄平、刘少奇、王云程。会上成立了中央常委会,成员是:卢福坦、博古、张闻天、康生,由博古总负责。至1933年1月13日,“临时中央”在上海无法立足,遂决定接受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央机关由上海陆续迁到中央苏区。剩下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博古、陈云去中央苏区,康生去莫斯科。李竹声留上海,组织“中共上海中央执行局”,作为临时中央的派出机关,代表中央指导白区党的工作,并负责同共产国际联系。
由此可见,1931年9月在上海的临时中央开展工作是异常艰辛的。《中国共产党为日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就是在这种政治经济如此恶劣环境下发出的。所以,使用的是极薄的木棉纸,除了价格较便宜以外,也便于携带。
作为钢刻版字,《中国共产党为日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的字是小得不能再小,是最小的钢刻版字了。故而2633个字,只微缩到16开纸的一张半里面。放大后细看全文,字迹清秀,刚劲有力,竖行笔直,上下平齐,显示出高超老辣的刻字技术,像一幅极其清晰精细的工笔画。现在虽然科学技术发达,也许这种如此精湛的刻钢板字技术就要失传了。
这份《中国共产党为日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既是留给我们的物质财富,又是一种坚韧不拔、不畏强暴、敢于胜利的精神财富。
来源:收藏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