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English
玉溪市博物馆
学术园地 > 正文
齐白石与张仃的一段师生情缘
2021-03-24 08:47:48


齐白石


齐白石《红荷》


齐白石《樱桃》


张仃


张仃《泰山》


张仃《羲皇故里》


■安徽望江 吴小星 宋康年

古今中外,在书画艺术之林中,轶事传奇,不胜枚举。我国著名艺术家齐白石和张仃的师生情缘,就是一段佳话,至今仍为我们所津津乐道。虽然两人年纪相差五十多岁,经历了不同的时代,有着迥异的人生经历和知识背景,却通过绘画艺术,将两人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张仃(1917—2019),号它山,辽宁黑山县人。我国著名美术家、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设计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提议者之一。

1932年,张仃进入当时的北平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以漫画为武器宣传抗日救国。1938年,张仃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后出任陕甘宁边区美术家协会主席。1945年后,在华北大学美术系工作,并担任东北画报社编辑等。1951年至1957年间,多次担纲莱比锡、布拉格、莫斯科、巴黎等城市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之后参加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筹建工作,1981年出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出版有《张仃水墨山水写生》《张仃焦墨山水》《张仃漫画》等。

张仃结识齐白石并拜他为师,那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来到北京见到齐白石的时候,白石老人已经年近九旬,张仃那时才三十岁出头,两人年纪相差五十多岁,却能够跨越年龄成为知音,这也许就是缘分。

据说,张仃每当谈起齐白石,总是兴致盎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对于白石老人那首著名的致敬前贤的诗:“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张仃每每脱口而出,看得出,他非常愿意追随齐白石。其对白石老人的艺术创新精神,更是推崇备至。在他心目中,齐白石是“继承”与“创新”的最高典范,是中国绘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领军人物。白石老人的绘画成就和艺术精神,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巨大资源。

同样,齐白石对张仃也是极为器重。1954年,张仃与李可染、罗铭在北京北海公园举办联展,年逾九十的齐白石老人亲临现场,并用湖南家乡话连声称赞:“很好喽!“事实上,在张仃的艺术生涯当中,齐白石一直是他的精神坐标和艺术创新的重要动力。在张仃出版第一本画册《张仃水墨写生画》(1958年1月由朝花出版社出版)时,齐白石为画册封面题名,字迹遒劲拙朴,落款“九十四岁白石”。

可以说,解读齐白石与张仃的这份特殊情缘,对于我们理解近代以来中国绘画的艺术嬗变、中国艺术精神、传统文脉的传承、理解艺术创造的真谛,有着十分丰富的启示作用。

据了解,张仃生前珍藏有齐白石四件绘画作品——《樱桃》《红荷》《竹篱葫芦》和《葫芦》,件件都是精品,耐人寻味。这里特别要提一下《樱桃》这幅画,其中还有一段有趣的来历。那是1950年夏天,张仃提了一筐樱桃去看望白石老人,一进门,白石老人非常高兴,收下樱桃后便径自往画室走去。张仃健步跟上,紧随其后,他想亲眼目睹艺术大师怎样运笔挥毫,不料被白石老人拦在了门外。张仃只好耐心坐下等候,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仍不见齐白石出来,张仃很是纳闷,原以为齐白石作画出手快,看来并非如此。又过了一会儿,白石老人略显疲惫地从画室走出来,手中拿着刚画好的《樱桃》交给他,张仃这才恍然大悟,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齐白石作画原来是那样的一丝不苟,难怪要花那么长的时间。

齐白石这幅《樱桃》画得玲珑剔透,一触仿佛就要流出汁水来。古朴典雅的瓷盘,相映成趣,樱桃珠圆玉润,有些樱桃滚落下来,齐白石抓住这一瞬间,像是落地又弹跳起来,画面充满了动感。齐白石把樱桃的颜色称作“女儿口”,还在画上题跋:“若教点上佳人口,言事言情总断魂。”落款为“张仃先生正,临句。庚寅九十老人白石”,并加盖一枚红色方形印章。画上的小小樱桃,那种朴素,美到了极致,充满了对人间美好、人与事的关爱,赏之令人爱不释手。这里可见白石老人童心未泯,不禁令人敬佩。

总之,在中国艺术领域里,齐白石与张仃的忘年之交和师生情缘,结缘并非偶然,真可谓高山仰止,令人怀念不已!至此,笔者不禁脱口而出吟诗一首,聊抒怀念之情:“一段情缘传艺林,‘樱桃’画里寄深情。高山流水千秋颂,地久天长留美名。”

来源:收藏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