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English
玉溪市博物馆
学术园地 > 正文
艺术家打假“百年老字号”的启示
2021-06-07 08:49:17

本报评论

近日,重庆一家“百年老字号”拍卖行打造的专场拍卖,因受到已故艺术家家属的集体质疑,最终12件作品被撤拍的消息,引发藏界不小的关注。

笔者查阅了多方媒体消息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位于重庆的这家拍卖公司,与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并称为中国书画市场“三大家”。在其较早前发布的今春拍卖日程中,专门设立了版画专场,其中有包括李少言等版画名家在内的12幅版画作品,每幅作品起拍价两三千元。然而,就在这些作品上拍两天前,这些已故艺术家的家属发现,所有拍品竟无一幅真迹。经过家属们与拍卖行沟通之后,这家拍卖行起初表示“我们对拍品不保真”,该公司工作人员甚至表示:“能不能把作品下面的作者名字标签遮住,万一有人要买呢?”

近年来,随着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赝品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国内拍卖行拍假画可谓司空见惯。拍卖行第61条“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这也成为部分拍卖公司拍卖赝品而不用担责的借口。很多买受人买到假画也只能是打掉牙往肚子里咽。不过一个好的现象是,在艺术品“打假”问题上,艺术家群体的维权意识正在提高,主动参与“打假”的案例也越来越多,有些甚至不惜与拍卖行对簿公堂。对此,有业界人士就指出,画家对其作品真伪鉴定理应有更大的决定权,尤其面对当今收藏界赝品突出的问题,艺术家本人应当抛开私心,积极站出来正本清源,以正市场风气,共同呵护艺术品收藏市场健康持久发展。

尽管这批版画作品最终被拍卖行撤拍,但撤拍的过程也值得深思。这家“百年老字号”拍卖行,其处理问题的方式可以说令人匪夷所思。因为在许多业界人士看来,拍卖行即使坚持“不保真”原则,但在艺术家的家属明确给出了“全为赝品”的情况下,拍卖行本应第一时间撤拍并做出公告,以免其他藏家继续上当受骗;而让人惊讶的是,拍卖行工作人员竟不顾百年老字号信誉,还异想天开地希望有人“打眼”买走这些“赝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当今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依然有一些拍卖行只为赚取成交佣金而放弃了职业操守,是十分不成熟的体现,值得整个拍卖行业反思和警醒。(王国良)

来源:收藏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