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English
玉溪市博物馆
学术园地 > 正文
保护和利用并举 让老建筑“活”在当下
2022-10-27 09:24:14

近日,在新近完成修缮的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大理石大厦,第三届“上海市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示范项目”揭晓,共有13个项目入选,包括10个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和三个科技创新科研项目。

相比于各种受到网友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这无疑是一个比较冷门的新闻,但“冷新闻”的背后,代表的却是一件很有价值和意义、影响也十分深远的工作。这些被上海市遴选为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的项目,涵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等,尤其是项目本身所折射的“科技赋能文物保护、活化利用全面共享”的理念,可以说代表着国内老建筑保护的趋势和方向。

老建筑往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它们既是一个城市和时代的亲历、见证者,也因为本身就是名人故居或经历过重大历史事件,而具有研究的价值、纪念的意义。尤其是作为不可再生的文物和文化资源,一旦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而遭到破坏,或者是自然湮灭,那就意味着无法弥补的损失。

对老建筑的保护是处于第一位的,也是传承、利用的前提。在具体的保护措施中,要围绕每一幢老建筑制定专门的保护方案,为其量身打造专属的保护措施,同时严格按照“安全为先、科学分级、最小干预”为原则来进行修缮和保护。在保护的过程中,既要最大程度地尊重老建筑的历史原貌,坚持“修旧如旧”,同时也要充分考虑老建筑的寿命和传承,帮助其提升对自然老化、风雨侵蚀的抵御能力。

在老建筑的修缮保护中,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在对老建筑实施保护的过程中,有些人力不可为的事情,科技可以做到。比如在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大理石大厦的修缮保护过程中,就动用了内窥镜技术、三维激光扫描仪、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对建筑内部结构、虫蛀和糟朽等情况进行摸底,让保护工作如虎添翼。

发掘老建筑的价值潜能,让其得到保护的同时,也得到更好的利用,本身就是保护的目的之一。这些得到修缮保护的老建筑,不管是作为旅游景点开放供国内外游客参观游览,还是作为红色教育、历史文化教育基地,供全国大中小学生参观学习,都可以让它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出新的光彩。而且,对老建筑的利用本身,也是一种保护,因为一方面相当于把对老建筑的保护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可以倒逼有关方面加强保护的力度。另一方面,通过门票或者是其他方面的收入,也能缓解保护资金短缺的问题。(苑广阔)

来源:收藏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