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English
玉溪市博物馆
学术园地 > 正文
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大有可为
2022-12-21 09:32:12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累累硕果,从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杂技到书法、木雕、瓷器、刺绣等,缤纷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中国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生生不息的创造力,不断提升着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近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截至目前,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我国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项都凝聚着先人的聪明智慧与创新创造,承载着鲜明的中华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我国制茶历史悠久,制茶技艺代代相传。我国古代先民在最初发现和利用茶的时候,仅局限于利用它的自然形态,也就是未加工过的散茶。神农氏的药用和晏婴的食用,都是从树上采摘下来的青茶,还谈不上什么品种的讲究和加工的技巧。自人们把茶当作一种日常饮料起,原料的选择与加工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尤其是在茶的人工种植出现之后。东晋(317—420)时期,记述巴蜀历史地理的典籍《华阳国志》中就有巴国把茶作为贡品进贡给周武王的相关记载。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自北到南,自西向东,茶叶的品种十分丰富,从色彩大致来分,就包括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乌龙茶、再加工茶等几个大类。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我国制茶技艺不断改进并相对固定下来,制茶、饮茶、品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由于国人崇尚茶、利用茶,对茶的品鉴和收藏也显得较为兴盛。一些收藏家将不同类别的茶叶收藏作为自己的专项收藏,并开展了相关研究,这对于保护、传承和利用我国制茶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有益的。

近日,笔者了解到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有一种蜜茶,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茶叶品种,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蜜茶的制作技艺也在当地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总而言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类丰富,展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每一项都值得我们加以很好地研究、保护和利用。只要我们坚守初心,坚定文化自信,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就可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方面大有可为,不断创新,永续发展。

(尼松义)

来源:收藏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