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English
玉溪市博物馆
学术园地 > 正文
唐淮源故居明年完成修复 李家山考古工作站将入驻
2023-11-07 11:14:58

唐淮源故居施工现场。
唐淮源故居施工现场。

李家山考古工作站效果图。(图片由江川区文物管理所提供)
李家山考古工作站效果图。(图片由江川区文物管理所提供)

□ 玉溪日报记者 顾世丹 文/图

2022年8月,纪念云南李家山古墓群考古发现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玉溪举行。会上,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家山考古工作站(以下简称“李家山考古工作站”)揭牌成立,进一步深入挖掘、整理、阐释以李家山为代表的滇文化。经选址,李家山考古工作站最终选定在江川区江城镇的唐淮源故居,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江川区合作共建。该项目占地面积1782平方米,于2023年9月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6月完工。

近日,记者来到江川区江城镇唐淮源故居,了解李家山考古工作站的建设情况。

最大限度保护唐淮源故居原有风貌

唐淮源故居位于江川区江城镇北门街13号,建于1940年,为土木结构建筑。唐淮源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抗日战争中,他率部与日军血战中条山,终因寡不敌众,以身殉国,被誉为“滇军完人”。1986年,云南省人民政府追认唐淮源为革命烈士。2014年,唐淮源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走近江城镇北门街13号,唐淮源故居外围水泥铺砌的地面已被掘开,施工人员正在施工,距今有近百年历史的唐淮源故居的正房矗立其间,斑驳的墙体以特殊的方式诉说着老宅的沧桑。

据了解,唐淮源故居整体建筑占地11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主体建筑为重檐尖山式硬山顶结构,由正房、前厅、东厢房、西厢房等部分组成,整体建筑设计科学、严谨,文化内涵丰富,现仅存正房,属江川区不可移动文物。

2023年6月,李家山考古工作站选址确定后,江川区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依据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唐淮源故居修缮方案,最大限度保护故居原有风貌。

江川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张庭隆说:“在李家山考古工作站的建设过程中,唐淮源故居修缮工程包含了故居正房的原址修缮,以及前厅、东厢房、西厢房、正房东西躲间、前厅东西躲间原址恢复,并对修缮过程中拆卸的门、窗、框等木构件进行编号和尺寸校核。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前提下,遵从‘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尽可能真实完整地保存唐淮源故居的历史原貌和建筑特点。”

据了解,待修缮完成后,作为李家山考古工作站建筑主体的唐淮源故居,将在保留自身历史和人文价值的同时,为当地的文化传承和李家山考古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持续推进李家山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李家山考古工作站是玉溪市首家考古工作站。李家山考古发现,既是云南多民族多元文化早期格局的真实写照,又是中华文化从多元到一体形成过程的重要例证,对于研究探索西南边疆历史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据了解,李家山考古工作站建设内容包含整理用房、实验室、研究用房、生活区,加之原有的唐淮源故居,形成一个专业化考古工作站。工作站建成后,将以服务李家山大遗址考古工作为宗旨,成为李家山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相关考古专家将进驻工作站,围绕李家山及周边关联遗址开展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阐释李家山古滇青铜文化,持续推进李家山青铜文化研究,积极推进李家山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李家山考古工作站的成立和建设,可为今后李家山的考古发掘、资料整理、出土文物保护、多学科研究、遗址保护管理等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在进一步带动玉溪市‘三湖’区域考古工作深入开展的同时,让李家山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张庭隆说。

下一步,江川当地文物主管部门将围绕《李家山古墓群及关联遗址考古工作计划》,在保护现有文物的同时,进一步挖掘李家山历史文化价值。

随着李家山考古工作站建设的推进,关于李家山更多的历史迷雾将被逐渐拨开。那些淹没在历史尘埃中的文物和遗迹,将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古滇国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