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English
玉溪市博物馆
学术园地 > 正文
从湖畔到山麓的变迁
—— 江川《奉大宪移建文庙碑》解读
2023-12-04 10:30:54

QQ图片20231204102934
江川文庙历史悠久,气势恢宏。

QQ图片20231204102948

江川文庙中的孔子像。

□ 玉溪日报记者 李艾丽 文/图

江川文庙是云南第二大文庙,立有孔子赞碑等多块碑刻,承载着当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在诸多的碑刻中,有一块立于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的《奉大宪移建文庙碑》,碑上文字叙述了江川文庙移建的缘由和过程,是江川文庙历史变迁的有力见证,也是江川历代碑刻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一个冬日的午后,记者来到江川文庙寻找《奉大宪移建文庙碑》。

古碑岁月留痕

记者下午一点半来到江川文庙所在地江川区第二中学,因为学生们在午休,学校里空旷而安静,距离校门不远处,便是有着庄严恢宏气势的江川文庙。

徜徉江川文庙,记者被它独特的文化氛围所震撼,几经穿梭,终于寻到了《奉大宪移建文庙碑》,怀着激动的心情细细查看。

《奉大宪移建文庙碑》记载:“江川□学宫□□在古城,乾隆二十八年地震,庙宇毁坏无存,经县主刘□移建于城内之西北隅……乾隆四十四年,合县绅士公议□□于城北附郭之象山下□城……兹于本年五月十四日复遇地震,城内学宫尽数坍塌……乾隆五十四年□月二十八日,奉县主□□批文庙为培植人材(应作‘才’)之地,应气宇恢宏,以昭诚敬□绅□□□□捐资重□□□建之……”其落款处写有“嘉庆三年”字样。

根据落款可知,这块碑刻距今已经有200多年了,如此漫长的岁月,历经多少风雨洗礼。如今它表面磨损,有的字迹难以辨认,有的甚至毫无痕迹,让人不免有些惋惜。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这块碑刻就像一本书,细细品读,其记载的时间线是清晰可见的,叙述的事件也是可识别的。可以看出,这块碑刻讲述了江川文庙的变迁史,是记载江川文庙历史的珍贵文物。

文庙几经迁移

聊及此碑刻,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馆长李红成说:“这块碑刻大致讲述了江川文庙从龙街搬到江城西北边,再搬到现在所在地的过程。”在李红成看来,碑刻上的文字“古城”是指江川龙街的古县城,“象山下□城”就是现在江川文庙所在地。

记者查阅史料得知,江川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古城远不止一座,而龙街是不得不说的地方。在唐代贞观八年(634年)史书上就有记载称,那时的江川属黎州地,名为绛县,县治在龙街。到了唐代天宝十四年(755年),因南诏叛唐,绛县属南诏辖地,县治仍设于龙街。其后,宋、元、明三代,江川的县治依旧设在龙街。到明代崇祯六年(1633年),这年暴雨连连,由于龙街濒临星云湖北岸,湖水猛涨,县城城垣几次被淹。于是,明崇祯七年(1634年),江川县治被迁到了江城。到现在当地人在说起龙街时,还不时将其称为“古城”。

不过,据《奉大宪移建文庙碑》记载,江川文庙因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地震而移建,此时江川县城早已迁至江城,而江城在当地也有“古城”之称,因此,要证明碑刻中的“古城”说的是“龙街”还需更有力的文献、史料支撑。

记者在《民国江川县志》中查到了江川文庙从龙街移建江城的过程。据记载,江川文庙一开始建在龙街,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后来江川县城搬迁,江川文庙改建于江城西北边。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当时知县徐瀛翥认为江城西北边地势低洼而潮湿,又修缮了龙街的老文庙继续办学。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由于地震,老文庙被毁坏,江城西北边的文庙才重新办学。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知县刘浔在乡绅的呈请下,江川文庙重新选址,移建江城西北钟秀山麓,也就是现在的位置,于道光四年(1824年)建成,历时45年。

“碑刻上对于江川文庙的记载,与史料中的记载可以相互印证。”李红成说。透过《奉大宪移建文庙碑》的记载,结合史料的佐证,江川文庙从龙街移建到江城西北边又移建到现在所在地,这一过程既曲折又反复,又受到地震等因素的影响,与历史世事的变迁有着不可割裂的渊源。

历史意义深远

在古代,文庙有着教化功能,也承载着一个地方文化发展的历史。对于江川历史文化,江川文庙始终是绕不开的,而《奉大宪移建文庙碑》记载了江川文庙、县城的历史,无疑是不容忽视的。

当地如何积极保护和利用《奉大宪移建文庙碑》呢?李红成说:“2003年,我们对江川古代碑刻进行第一次拓印。由于江城是老县城所在地,文庙是一个地方文化圣地,因此第一站就去了文庙。”李红成至今还记得,当时在随意摆放的一堆碑刻中,《奉大宪移建文庙碑》并不起眼,当他们细细品读碑刻上的文字,才发现这块碑刻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对这块碑进行了拓印。后来,这块碑刻立于江川文庙中,吸引莘莘学子及各界人士品读其中寓意,感悟历史赠予的精神财富。

在李红成看来,《奉大宪移建文庙碑》见证了江川教育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历经重重困难和考验。这块碑刻是民间集资修建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人们重视教育,注重文脉传承。另外,《奉大宪移建文庙碑》提及了几次地震时间,虽然字里行间只是说地震对江川文庙的影响,但一座文庙都遭受如此重创,可以想象当时的灾难有多深重。

可以说,《奉大宪移建文庙碑》是人们了解江川地方历史文化的一件重要文物,也是一方水土的历史记忆,有待更多人关注和解读。岁月飞逝,江川文庙始终秉承着固有的教育功能,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家不妨走进江川文庙,感受历史的遗韵,触摸历史的脉搏,体会历史的延续。